有些事情,大家明明知道是怎么个情况,但又确实解决不了。
到了这时候,就要权衡利弊了。
李二是不愿意放弃这个策略的。
毕竟正如当初房玄龄说的那般,他就算愿意信任李承乾,但李承乾手下的那些人能信任么?
如今,李承乾雄踞西北,麾下控弦之士数十万!再配合上大明冠绝天下的军械,已经对大唐形成了一定的威胁。
换句话说,他都不是怀疑李承乾的能力,会不会被其麾下那些人怎么着,他就担心李承乾的那些麾下会在未来鼓动李承乾行不可言之事!
毕竟那可是从龙之功啊
看看大殿之下的这些人,一大半都是因为当初的从龙之功才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的。
这就是前车之鉴!
摇了摇头,李二说道:“这个问题确实比较紧要,但也不能因为这个问题就放弃经略西北的策略。”
说完,李二看了看众人的反应,又说道,“这个问题也不是无解的。”
说完,李二就一直盯着众人。
众人一听他这话,顿时就是一惊!
他们懂了!
李二所谓的经略西北可不单单是针对李承乾的
这是要推动大唐内部的变革!
想到这里,众人也是小心翼翼地瞅了一眼李二,心中也是感慨万千,这才是李二。
他要做的事儿,怎么可能那么简单。
不把一件事儿的利益最大化,那还是李二?
可大家虽然都听懂了李二的意思,但没有一个人敢开口,说到底,这件事儿,他们真就没有一个人敢开口。
这种事儿,只能李二自己来说。
毕竟这事儿是真的得罪人啊
而且,这也不符合他们的立场。
别忘了,他们都是士族!
李二看着他们的反应,倒也没有什么可失望的。
他想借此推动的变革,的确和这些人的利益不符合,但要说心里一点儿芥蒂都没,那也是瞎扯淡。
说到底,他想做的一切可都是为了大唐。
见没人开口,李二这才说道:“是时候提高工匠的待遇了。”
“陛下,不可”戴冑刚开口,李二就微微摆了摆手,说道,“行了,你别说了,朕知道你在担忧什么,但大明王廷过去一年的发展我们都看在眼里。
如果说,大明王廷只是依靠兵锋之强盛,才有了今天的成就,想必诸位都不会相信吧?
高明在过去的一年,主抓的重点其实只有两点。
其一便是民生!
高明在这一点上真的做到了很多官员都做不到的地步。
众卿应该都知道,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,大明王廷不说饥寒交迫,但绝对算得上遍地灾民!
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,据朕所了解,大明王廷几乎没让一个灾民因为饥饿而亡!
想一下过去我大唐那几年的天灾吧,哪一年没有灾民死在饥寒交迫之中?
高明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儿的?
这就要说到高明主抓的第二点!
工业!
我们其实都清楚,当时的高明就算是变都变不出粮食的,所以他大肆发展工业,让大明王廷的货物,成为各国商贾甘愿远赴千里的紧俏货。
然后又利用各国商贾的贪婪,和他大明独特的军械,从各国搜刮粮食,这才让大明王廷度过了最艰难的一年。
从这点儿来看,工业何其重要?
而那些工匠,何其重要?
至于军事,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,根本就不是高明所抓的重点,只不过是他随手做的一件小事儿罢了。
当然,从这点儿来看,高明对于大明王廷的整体把控还是很精准的。”
他还有句话没说,那就是李承乾确实已经成长到了让他都有些陌生的地步。
魏征闻言,点了点头,说道:“殿下在过去一年,的确是做了很多了不得的事儿,以工代赈,说实话,就这个政策,当时是真的惊讶到微臣了。
虽然自古以来,从齐景公开始,都有以工代赈的典故流传下来,但像殿下这般彻底将以工代赈完美实施下来的,还真是首例。”
对于李承乾过去一年的表现,众人其实都认真的思索过。
尤其是李承乾的以工代赈,不管是魏征还是戴冑又或者房玄龄,都研究过的。
对此,没有一人不服气!
“确实。”李二点了点头,道,“高明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例子,未来,我大唐也可以吸取一定的经验。
但朕想说的可不是这个,而是工业的变革。
想必众卿都看到了,大明王廷能有今天的成就,离不开大明的工匠。
说句朕极其不愿意承认的话,如今的大明,在工业之上,已然冠绝于天下!
如果我大唐再不变革,那未来我大唐的商业就只能受大明王廷所制。
虽然高明做事儿一直还算规矩,可别忘了,大明就是大明,大唐就是大唐!
所以,是时候推进工业的变革了。
要推进工业变革,首先,就要提高工匠的待遇!
你们难道忘了,之前大唐的工匠,对日月山也是趋之若鹜的!”
李二终于还是把话说了出来。
没办法,大家都不愿意开这个口。
抬高工匠的身份待遇,这放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件大事儿。
“陛下,工匠的待遇之前已经提高过了一次,这还是不久之前的事儿。”戴冑说道,“要是再提高工匠的待遇,户部压力很大啊!”
“哼!”李二闻言,冷哼一声道,“难道之前提高工匠的待遇,户部拿出了一文钱?如果朕没记错的话,那钱可是内帑出的吧?跟伱户部有何关系?”
他知道戴冑之所以反对,不是户部拿不出钱的问题,而是立场。
虽然大家都没说,但谁也不想工匠的地位能和他们读书人一样高。
这就是所谓的阶层。
“陛下。”吏部尚书高士廉说道,“短时间内两次拔高工匠的地位和待遇,怕是会引起很多人的反对,也会给更多的人一个错误的信号。
最重要的是,怕是会让那些寒窗十年苦读的学子,心寒啊!
若是奇技淫巧也是一条通天之途,那又有谁愿意再皓首穷经,寒窗苦读?”
李二笑了,他就知道,哪怕是借助高明给的压力来推进这一件事儿,也是难上加难。
立场这个问题,是没办法改变的。
哪怕在场的几人都同意了,可这道旨意要是发了下去,天下的读书人都会炸锅的。
打压工匠的地位,可不是大殿之上这几个人的想法,而是绝大多数读书人的想法。
打个比方说,这就好比一个巨大的蛋糕,本来就他们这群读书人在瓜分,不管谁多谁少,甚至能不能吃着,但至少他们有吃这个蛋糕的资格了。
可突然又来一群人跟他们一起来瓜分这个蛋糕,谁愿意啊?
再说了,他们是真的认为,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!
“陛下,许国公言之有理。”房玄龄说道,“现在要是再拔高工匠的地位,还为时尚早,一来是距离上次提高工匠的待遇并没有多长时间。
二来就是工匠暂且还没做出什么特别的贡献,不合适。”
哪怕是魏征这会儿也站出来附议。
不是他对工匠有什么看法,而是这个节骨眼儿上,是真的不合适。
李二闻言,摇了摇头,对于这个结果,他不意外。
但他也没往心里去。
作为皇帝,他本就是和自己的这些臣子相辅相成的。
有些时候既会合作无间,有些时候也会争锋相对,大家都在努力的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。
对此,他还真没什么好说的。
就单说这件事儿,难道就能说他李二只是为了单纯的为了大唐好,而没有私心么?
怎么可能,大家都不是傻子,李二就是想借此开一个头,可这个头开了,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,谁又知道呢?
难说未来李二会不会让那些工匠站到朝堂之上。
毕竟如果那些工匠真有一天登堂入室了,最大的受益者必然是李二。
到了那时候,可就真的有人帮李二来制衡这些读书人了。
对于一个帝王,制衡之道,向来就是如此。
不过李二倒也没有放弃,在桌案上翻了翻,找到了一个密折,笑道:“你们自己看看吧!”
说着,李二就把那道密折让内侍拿给了众人。
众人见状,心下也是一惊!
当即就凑到了一堆,一起看着密折中的内容。
“曲辕犁?”魏征一脸震惊地说道,“陛下,这曲辕犁真有如此神迹?”
说着,魏征就一脸激动地盯着李二!
这可是个好东西啊!
要是大唐有了这个东西,不说再无饥荒之苦,至少每年的粮食产量要提高好几成!
别说好几成,哪怕是半成,那也是天文数字!
其他人其实也比他们好不到哪里去,这真是好东西啊
李二看着魏征等人的反应,说道:“爱卿以为呢?当初朕看到这道密折的时候,和你们的反应几乎是如出一辙。
朕就想不明白了,为何大明王廷的工匠屡屡能创造出能震惊我大唐朝堂的物事?
难道说,大明的工匠真就比我大唐的工匠聪明一些么?
这话,你们信么?”
众人摇了摇头,这话他们肯定不信,也没理由信。
不过这会儿众人也明白了,这道密折应该早早就到了李二的手中,只是他一直没拿出来罢了,其目的就是为了今天。
想到这里,众人也明白了,李二想要变革的心,已经很坚定了。
不过他们倒是能理解,大明王廷的确是屡屡创造出了让他们都震惊的物什。
“想想吧。”李二说道,“众卿都想想吧,如果我大唐还一直按部就班,不做变革,在别的地方,朕姑且还不好说,但在工业一途之上,我大唐必然会落后大明王廷太多太多。
今日,他们在军械、农具上领先于我们一小步,未来,他们会不会领先我们一大步?
众卿都是大唐的股肱之臣,你们告诉朕,朕应该怎么办?
难道说,我大唐就眼睁睁地看着大明在工业和商业上,牵着我们的鼻子走么?
你们甘心么!”
说完,李二站了起来,走到众人中间,从房玄龄手中拿过了那道密折,摇了摇头,说道,“曲辕犁啊朕当时看到这道密折的时候,你不知道朕有多激动?
可一想到那曲辕犁居然不是出自我大唐的工匠之手,朕心里又有多心寒?
众卿家,你们能理解么?”
众人沉默了
如果说大明王廷弄出一些其他的东西,他们还不在意,但曲辕犁可真就戳到了好些人的心尖尖了!
没办法,说到底,大唐还是个农业大国!
任何能改良农业技术的,都将受到他们的重视。
可他们也为难啊,这要是由他们开口来提出抬高工匠的地位,那可就把人都得罪完了。
最终,还是魏征咬着牙,站了出来,说道:“陛下,抬高工匠的地位姑且为时尚早,但如果有工匠创造出了类似于曲辕犁这般的物什,朝堂当可重赏!”
“重赏?”李二冷笑道,“赏千金么?朕之前见了这道密折后,专门去翻了一下大唐工匠的赏罚簿。
按照大唐律,你就算创造了一击能将高句丽灭国的利器,顶格赏赐也就五千钱,五千钱啊,说起来真不少。
可”
李二自己都说不下去了。
大唐律还真就是这么规定的,哪怕是造出了原子弹,赏钱也就五贯
最搞笑的是什么?
最搞笑的是大唐自开国以来,还从未有人拿过五千钱的赏赐,最多也就八百钱
从这里就能看出,大唐对工匠的所谓赏赐,是何等的苛刻!
说到这个,众人都有些尴尬。
大唐律嘛,在场的人都熟。
毕竟这就是他们昔日定下来的。
“陛下,老臣不是这个意思。”魏征深呼了一口气,说道,“于大唐有大功者,当受重赏!真正的重赏!
当可效仿贡献了灌钢法的陶明宇一般,赏赐爵位!
甚至可以明旨传天下,让天下工匠都有一个目标!”
这就真的是重赏了,封爵啊!
虽然之前陶明宇是因为贡献了灌钢法而得爵,但他的情况和别人又不一样,他毕竟是山中宰相陶弘景的后人,算起来也是名门。
封其爵位倒是没人反对,可如果陶明宇仅仅是一个工匠,当时李二想封爵,怕是没那么容易。
“此法可行。”房玄龄闻言,立即说道,“若是有工匠能创造出诸如曲辕犁这种利国利民的利器,封爵也无不可。”
众人很快就反应了过来,这是个法子。
爵位是爵位,那只是一个荣誉,和官职没关系的。
当即,众人也是纷纷附议。
李二笑了笑,到了这时候,他也只能同意了,再纠缠下去,也纠缠不出一个结果来的。
不过这也好,只要开了这个头,未来就好办多了。
(本章完)
一笔阁 www.pinbige.com
卷五 第463章 李二斗群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