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天竺的态度,李承乾也是一变再变。
他很清楚,信仰的狂信徒有多夸张,沾惹上这群人未必就是什么好事儿。
只不过如今的大明,的确需要将天竺掌握在自己手中,这也是没办法的事。
在回怨军营地的路上,李承乾问道:“听说大唐军队有西进骠国的意思?
你们在东天竺,可曾碰到过大唐的军队。”
“大唐军队倒是没碰到过,不过之前契苾将军那边倒是传来消息,说是最近东天竺那边多了一些鬼鬼祟祟的人,让我们也留意一下。”
“鬼鬼祟祟的人?汉人?大唐的百骑司?”闻言,李承乾来兴趣了。
他也好些年没听到这群人的消息了,若不是大唐南征,他都不知道,当年李二将百骑司几乎都投入到了真腊诸国
不过如今大唐平定了南方,百骑司的重心转移,倒也不是不能理解。
“汉人倒是不多。”赵岩摇了摇头,说道,“最多的还是僰人,其次便是南诏的那些人,这也末将有些不解的地方。
据末将所知,不管是僰人,还是南诏,这背后都有樊国公段志玄的影子。”
“僰人、南诏?”李承乾闻言,呢喃了两句,说道,“这是无人可用了?还是说在试探什么?”
说着,摇了摇头,他也有些想不明白。
不管是僰人还是南诏,他都听说过,但却不太了解。
“殿下,这樊国公在不日之前,已经离开了六诏,坐镇剑南道去了。”
一旁,吴安适时说道,“而且,在这之前,整个剑南道都在盛传,说是梁王为了发展益州,已经和殿下达成协议,欲要开通大明和益州等地通商。
同时,益州那边正在大兴学堂,而且基本上都是面向普通百姓。
如今不单单是在益州,就是在整个剑南道,梁王之名都是路人皆知。”
“李愔?”听到这话,李承乾笑道,“那小子,自己在作死,不用管他。
这个节骨眼儿上,父皇既然安排樊国公坐镇剑南道,其目的不言而喻。
至于他要在益州邀买人心,由他去。
转告普西偌等人,既然李愔愿意开通大明和益州的商道,那我们就满足他。
作为兄长,本王也不能看着他治下衣食无着不是?”
在这方面,李承乾是相当大气。
当然,这也有李二在提防着这家伙的原因在里面,要是李二不闻不问的话,李承乾也得不敢如此。
“那天竺这边的僰人”赵岩问道。
李承乾摆了摆手,说道:“暂且先看看,看看他们究竟想干嘛?
僰人也好,南诏那些家伙也罢,他们既然没有隐藏身份潜入天竺,那就说明他们内心无惧。
若不是大唐朝廷的安排,那就是想为他们谋得一条退路。
据本王所知,大唐如今可不像以前那般容忍他们了,单单的羁縻已经满足不了大唐的胃口了。
这些家伙,占山为王这么多年,岂愿意轻易臣服?
我们的重点还是盯着骠国那边的动静。
如今骠国归顺大唐,必然会引起骠国内部诸多人的不满,这些人,暂且无力抗衡大唐,未必就没有西窜等待时机的想法。
估计大唐那边也乐得他们如此。
大量充满了怨气的难民要是涌入东天竺,本就不安定的天竺只会乱上加乱。”
说着,李承乾也有些头疼。
难民,衣食无着之下,加之未知的恐慌,一旦涌入天竺,那就是一颗定时炸弹。
尤其是这些难民还来自同一个地方,与生俱来的亲近感,很容易让他们抱团取暖。
“契苾将军就是担心这个,这才一直坐镇东天竺。”赵岩也是一脸的忧心忡忡,这个问题,他早就和契苾沙门等人商议过了,可如今这个情况,也不是他们能左右的。
“暂且就先这样。”李承乾想了想,说道,“如今局势也不太明朗,都先缓缓。
当务之急,还是安定天竺内部。
其他的都可以先放放。”
回到怨军大营,李承乾也没再见其他人,让人安排了尺尊公主后,他也是早早休息。
此番之所以带着尺尊公主,便是因为泥婆罗的信仰和天竺这边哪怕有所差别,但也算得上同根同源,在天竺,尺尊公主的作用还是很大的。
次日一早,李承乾刚洗漱完毕,袁公公便寻了过来。
“殿下,有杨郡守的奏疏。”
“杨林的?”整个大明,姓杨的郡守也就这位了。
打开奏疏瞅了两眼,李承乾笑道:“这耿国公倒也是个聪明人,这个时候,居然还能想着消极怠工,重回岭南。
他真以为本王那父皇是个人善之辈不成?”
说着,李承乾自己都笑了,“传令契苾将军,让他近来提防一些,若是这耿国公回了岭南,大唐那边兴许会有点儿动静。”
“大唐难道会对我们动兵?”袁公公闻言,颇为惊讶。
他早年也侍候过李二,自然知道那位的狠厉,这会儿听自家殿下这话,他也有些担忧了。
“好事儿。”李承乾却是不以为意,笑道,“岭南的问题,早晚都要解决的,此番,也算我们父子之间的一种默契吧。
耿国公啊,真以为本王让杨林吸纳大唐降卒是为何?”
虽然他不管大唐的事,但一直将大唐视为禁脔的他,怎么可能不关心大唐的一举一动。
如果说,此番能彻底解决岭南的问题,对他来说,也是一件好事。
未来登临大宝,他也少了一个麻烦。
袁公公倒是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门道道,不过听自家殿下这么说,也不再多言。
等他走后,李承乾又让人将吴安叫了过来。
“最近,你让密谍司盯着冯盎,看看这老家伙,到底想干嘛?
同时,让真腊、骠国、暹罗一带的密谍司保持静默,全部都隐藏起来,至于什么时候再次启用,等后面安排。”
交代完,李承乾这才让赵岩集结大军。
他既然来了,按照惯例,自然是要检阅三军的。
这在大明,几乎已经成了惯例。一笔阁 www.pinbige.com
卷六 第855章 李二父子的默契